Awezome

  • 主页
  • 随笔
所有文章 友链 关于我

Awezome

  • 主页
  • 随笔

关于《未熟的葡萄、熟了的葡萄、枯死的葡萄 》问题的吾思吾想

2011-08-11

“未熟的葡萄、熟了的葡萄、枯死的葡萄,所有这些都是变化,并不是空无一物,而是一些尚未存在的东西罢了。”

这句话是什么意思?

显然的问题,句子中的葡萄并不是指葡萄。尤如哲学哲的不是学,而是人,那么这句话也是讲的人。

对于这个句子,我们还是应先从葡萄说起。我们知道,正常的葡萄熟了之后葡萄会被人摘用。酸的,能醒人,甜的,能可人,这些都是熟后的葡萄不同的作用,它们都共有价值,有作用。熟了的葡萄应该被人摘用,可枯死的葡萄又是一个什么概念呢?很显然,对于这个葡萄,是无用了,是废掉了。

葡萄从未熟到熟,再到枯死的过程所发生的时间经过,也可以叫这段时间轴,就是变化。所以说葡萄是变化的,这个变化所发生的对象是葡萄,葡萄是物,是一物,所以有一物,因此这个变化并不是空无一物,它是有葡萄这个物做载体的。

葡萄是物,可以熟,并已经熟了,但没人摘,最后只能死掉了。本来就没有葡萄,只不过是有人(人其实也是个载体,并不指人为)种,而后来又枯死了,又没了。所以从整个过程来看,其实就没有葡萄,即略过个过程,根本就没有葡萄,因为它没有留下有价值的东西,所以才有了这是一些尚未存在的东西的说法。尤其是句子结尾的一个“罢了”,更能体现出对这种没有价值枯死的感叹、无耐和讽刺。

那么这句话要表达什么思想的呢?

先举个例子。一个高官谋得了高位,而他却用它来做为己的事,那么他其实就是一个枯死的葡萄。对他自己来说,这一切只不过是自己的一个变化,可对于生命来讲,他根本就不存在,也只不过是一些尚未存在的东西罢了。

哲学永远的思想是人,最常用的方法是借物喻人。它说葡萄,其实说的也是人。这句话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?其实就是:人要不断的努力拼博,学得一身学问与本颔,如同从一个未成熟的葡萄长成一个成熟的葡萄。长成成熟的葡萄后,自己不能把自己放掉,更不能做违背人类、违背自然的事,这就如同枯死的葡萄。我们要怎么做?要为人类、为自然付出自己的力量,这样我们才不会枯死,即使肉体死了,自己的思想和有价值的行为也可以永存,永远不会枯死。你像古代有孔子没有死,他一直活在我们心中;现代有雷锋没有死,他也一直活在我们心中。好多好多的人一直活在我们心中,他们永远没有枯死,他们已经永生。那么到这,再问一个最大的问题,一百年过后,五百年过后,一千年过后,你能否成为一个不枯死的人?你能否一直活在别人的心中?

赏

谢谢你请我吃糖果

  • Other

扫一扫,分享到微信

ibus下安装98五笔的方法
© 2014-2019 Awezome
Hexo Theme Zilia by Awezome